心平神定
《全真列真語錄》(台北市中義愛心功德會、2004年6月再版)收錄的〈清和真人尹志平北遊語錄〉其中有幾段話談到「清靜」,我覺得很有參考價值,將之恭錄於下:
昔獻州一縣令,從師左右,未嘗輒離。一日乘間,有問云:「某潛心在道,已靜居十五年,人皆謂之清靜,然自知其未也。」
師父笑而不答,既久,曰:「清靜非一,有內有外,有無為有有為。公之所行─外也、有為也。一男一女,世事之常,如公之行,亦未易得,然則非真清靜也。無為自得,是謂真清靜,聖賢與之也。今之學人,或有存想吐納以為事者,善則善矣,終不見其成功。正如今之冬時,能開諸花卉於覆陰中,非不奇也,然終不能成其實。惟無為清靜,是為至極,無漏為驗也。三年不漏,則下丹結;六年則中丹結,其事已有不可具言者;九年上丹結,轉入泥丸,三宮升降,變化無窮,雖千百億化身,亦自此出。」
「何以能致此?」
曰:「必心地平常以為本,心平則神定,神定則精凝,精凝則氣和,睟然見於面,發於四肢,無非自然。蓋初以心地平常為本,故也,此在乎己者,因不可不盡,係乎天者,不可以強致。惟其積累功行,既至,則有所自得。」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