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淺釋.異俗 二十章
馬炳文師父 註釋
絕學无憂
修道功夫,謂之絕學。何謂絕學,根絕後天一切形相私欲之習染及虧損,而恢復先天父母未生時之面目也。如能達此境界,道全德備,自然不憂不懼。
唯之與阿 相去幾何 美之與惡 相去何若
世間動心忍性之處,在於報對二字。如果心生分別,在應對進退之間,對於唯唯之敬,否否之阿,必生愛憎。對於譽者之美,謗者之惡,必生計較。兩兩相較之間,必是心浮傷神,氣動傷精,損傷一己之性命。何如一體等觀,毀譽置之度外。
人之所畏 不可不畏
了脫生死,是一件大事。生與死是相對的,貪生畏死,人之常情。常人畏此,道人更不可不畏。畏死之人,應求不死之法,其法即在絕學之中。呂祖曰:「生者不生,死者不死,已生而殺生,未死而學死,則長生矣」是也。佛云:「大死大活」是也。
莾其未央
如不從事絕學,奠定精神之正用於福利人群,晉而忘我忘功、重返先天以了生死,則一己心田,將毫無止境荒蕪下去。
眾人熙熙 若亨大牢 若春登臺
芸芸眾生不習絕學以求保全性命,在數十年有生之日,熙熙攘攘,從事滋味之爽口,滛佚之亂性,以此為足為樂,而了此一生。
我魄未兆 若嬰兒未孩
魄者金也、義也。保我第一義,先天之乾金本性,一念未生,納入太虛混沌之中,如同嬰兒在母腹之內,以養我之道胎也。
魁无所歸
魁者星斗之名,喻我內心主宰,屹立而无所歸屬,即是無有棲泊處也。大道之行,無阻無滯,周行不殆。我遊道胎於其中,大涵大養,功成便是佛和仙矣。
眾人皆有餘 我獨若遺
眾生有多餘的精力從事佚樂,我這個道人則抱元守一,而若遺世獨立。
我愚人之心純純
聖人守愚守拙,純純全全,一念不生。
俗人照照 我獨若昏
俗人聰明外露,聖人收藏精氣神於混沌之中,好象昏庸無知。
俗人察察 我獨悶悶
俗人心附於物,因物神傷。聖人藏智虛無,獨居總持門內。
忽若晦寂无所止
入玄達妙,守黑入寂,无住為家。
眾人皆有己
眾生神附形相,皆是有我、有己,而不知佛云:「有我,罪即生」矣。
我獨頑似鄙
聖人無為,抱樸心安於內,無飾於外,外表看來,好象鄙陋不堪。
我獨異於人 而貴食母
聖人之志,與俗人不同之處,貴在實行食用大道之母氣。所謂採先天之一炁,以點化後天身心,化凡成聖耳。
【總釋】
此章言道人從事修習大道,處處返本還元以重內,與俗人揮霍精神以務外者,截然不同。精神外流,畏死難逃一死。精神內養,學死自可長生。
絕學无憂
修道功夫,謂之絕學。何謂絕學,根絕後天一切形相私欲之習染及虧損,而恢復先天父母未生時之面目也。如能達此境界,道全德備,自然不憂不懼。
唯之與阿 相去幾何 美之與惡 相去何若
世間動心忍性之處,在於報對二字。如果心生分別,在應對進退之間,對於唯唯之敬,否否之阿,必生愛憎。對於譽者之美,謗者之惡,必生計較。兩兩相較之間,必是心浮傷神,氣動傷精,損傷一己之性命。何如一體等觀,毀譽置之度外。
人之所畏 不可不畏
了脫生死,是一件大事。生與死是相對的,貪生畏死,人之常情。常人畏此,道人更不可不畏。畏死之人,應求不死之法,其法即在絕學之中。呂祖曰:「生者不生,死者不死,已生而殺生,未死而學死,則長生矣」是也。佛云:「大死大活」是也。
莾其未央
如不從事絕學,奠定精神之正用於福利人群,晉而忘我忘功、重返先天以了生死,則一己心田,將毫無止境荒蕪下去。
眾人熙熙 若亨大牢 若春登臺
芸芸眾生不習絕學以求保全性命,在數十年有生之日,熙熙攘攘,從事滋味之爽口,滛佚之亂性,以此為足為樂,而了此一生。
我魄未兆 若嬰兒未孩
魄者金也、義也。保我第一義,先天之乾金本性,一念未生,納入太虛混沌之中,如同嬰兒在母腹之內,以養我之道胎也。
魁无所歸
魁者星斗之名,喻我內心主宰,屹立而无所歸屬,即是無有棲泊處也。大道之行,無阻無滯,周行不殆。我遊道胎於其中,大涵大養,功成便是佛和仙矣。
眾人皆有餘 我獨若遺
眾生有多餘的精力從事佚樂,我這個道人則抱元守一,而若遺世獨立。
我愚人之心純純
聖人守愚守拙,純純全全,一念不生。
俗人照照 我獨若昏
俗人聰明外露,聖人收藏精氣神於混沌之中,好象昏庸無知。
俗人察察 我獨悶悶
俗人心附於物,因物神傷。聖人藏智虛無,獨居總持門內。
忽若晦寂无所止
入玄達妙,守黑入寂,无住為家。
眾人皆有己
眾生神附形相,皆是有我、有己,而不知佛云:「有我,罪即生」矣。
我獨頑似鄙
聖人無為,抱樸心安於內,無飾於外,外表看來,好象鄙陋不堪。
我獨異於人 而貴食母
聖人之志,與俗人不同之處,貴在實行食用大道之母氣。所謂採先天之一炁,以點化後天身心,化凡成聖耳。
【總釋】
此章言道人從事修習大道,處處返本還元以重內,與俗人揮霍精神以務外者,截然不同。精神外流,畏死難逃一死。精神內養,學死自可長生。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