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鏡詳解09
 
馬炳文師父 註解
 
產在坤,種在乾,但至誠,法自然。

《周易》說:「乾為首,坤為腹。」這是說明後天色身上的部位,並不是先天的道理。太上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知大道的根源,不出「自然」二字之外。自然的解釋,就是自然而然,完全不讓人心作主。即使起初用點人心,而人心(勉強),還是效勞於道心(自然),並不是道心將就人心。這是主要的分際。
 
還有一個分際,就是金丹無陽不生,無陰不產。陽由陰而產,陰由陽而生。陽就是乾,就是炁;陰就是坤,就是神。陰陽配合,是造化的自然;乾坤交泰,也是天地的自然。
 
修丹的人,入手神氣相會,叫做坎離交。到了神氣大定,完全元神、元炁相會,叫做乾坤交(神氣發源於神炁,坎離發源於乾坤)。古丹經說:「乾坤交媾罷,一點落黃庭。」這一點東西,是元神、元炁化合後所產的第三物品。這個物品,就是聖胎。
 
由此可知聖胎的父親,是乾,是金公,也就是元神;聖胎的母親,是坤,是丹母,也就是元炁。這個元神、元炁,本身無形無相,無色無聲,不在後天有形之內,所以至靈至妙,成為仙佛出生的根本。至於聖胎養成後,神通廣大,變化莫測,就是發源於先天自然的原故。
 
此中雖然說明「乾下種、坤生物」的道理,然而要想發生作用,大都在乎「至誠」二字。至誠才能不息,不息才能長久。起初「一意規中」、「若忘若存」,最後「內外渾忘、有無不立」,那就「自然鼎內大丹凝」了。
 
若是學者只知在色身臍下找坤、找玄關,雖然積氣日久可以運轉河車,然而與太上「外其身而身修,忘其形而形全」的道理不相符合,未免還是落在後天有形之內,不能得到超脫。黃元吉祖師說:「煉丹者,雖離不了後天有形有色之精氣,以為之本,卻亦不全仗於此也。蓋後天精氣,皆有形質,既有形質,便有氣數;生死輪迴,勢所不免。」又說:「著形著色,皆非道之正宗。」
 
可知乾坤與坎離不同,後天和先天不同,勉強和自然不同,著色著空,和不色不空不同,正宗和非正宗不同。明白此理,吾人細心想想,取法乎上,再去修丹,是不是比較路近一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虛閑 的頭像
    虛閑

    宮室虛閑神自居

    虛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