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鏡詳解13
馬炳文師父 註解
是性命,非神氣,水鄉鉛,只一味。
混然翁說:「性即神也,命即氣也。」似乎已是說明神氣就是性命了。然而這裡又說是性命不是神氣,究竟是什麼道理呢?金丹一物,是神氣化合後返成元神、元炁,再把元神、元炁配合而得到的結晶。於此可知修丹是把後天神氣作為始用,把元神、元炁作為終用。
元神、元炁是先天,也就是性命。性命是元神、元炁的代名詞,而後天神氣是元神、元炁的低級代表罷了。使用元神、元炁,必須先把後天神氣收回,收回後天神氣才能發現元神、元炁。那是說,要想找回主人,必須找到代表;找到代表,自然找回主人。因此可以證實所謂性命的元神、元炁,和後天神氣的關係至為密切了。明白的說來,前者、後者不過一而二、二而一罷了。
崔仙翁強調是性命不是神氣的本旨,是教人去探求主人。而混然翁談及後天神氣,是教人不要忽略了代表。主人的代表是代表主人,代表的主人豈不是同代表一心一德、息息相關嗎?可知二位仙真發言和立意並不是兩樣。
水鄉鉛,即是水中金。這味水中金,不是後天精氣神,也不是先天精氣神,而是後天精氣神出生的根本,先天精氣神的主宰。這個主宰,無邊無際,不虛不實,有感馬上就通,動罷馬上就忘,沒有一件事能把它牽掛得住。一靈獨照,前無所思,後無所慮,現無所想,是吾人唯一不二的元神,所以稱做「只一味」。沒有它,不能團聚先天神炁,結成聖胎;沒有它,不能煉成千百億萬化身,證成大羅金仙。必須把它煉到純熟無比的地步,確實不受色空和形體的約束,不能算是真正拿得起、放得下。
吾人必須時時刻刻在大大小小的事物之來加以反應時,去在自然中體驗,才能知道應變的神妙。時時刻刻在天谷、氣穴中去安撫,才能把這個神妙養育長大。沒有應變的能力,一定會隨波逐流,墮入生死輪迴。沒有充分的養育,必不能長成這種能力,這種能力的發育,不出一個「中」字的處所。
這個「中」字是水源發生的地方,所以稱做「水鄉」。水鄉只有這一靈,是超然不變,有如堅金一樣,所以稱做「水中金」。又因為金或鉛投入水中,不管水的深淺,可以立刻一沉到底,不受水的阻力,好比吾人一靈養成,不受任何事物牽掛(阻力)一樣,所以比作「水鄉鉛」。
吾人如果能在此處認識清楚,修丹才不致於落空。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