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略述清末以降台灣鸞堂、善書的內丹教法及修持


作者:蕭進銘教授

藉由扶鸞降文、著書來修丹,在明代以降的內丹發展,實已屢見不鮮,早就成為影響深遠廣大的一股重要潮流。陸西星、李涵虛二人所開創的內丹東、西派,以及北京覺源壇、湖北涵三宮的造經修丹都是顯例。

這些經由扶鸞方式所降著的內丹典籍,有不少更是不斷的被翻印及傳佈。由呂洞賓於清初在今江蘇常州乩壇所飛鸞著造的《金華宗旨》一丹經,即是其中最顯著的代表。(詳參森由利亞及黎志添的研究)

此經著成後,至今已流傳海內外,翻成多國語言,在今日台灣,亦不斷被修習、傳誦,影響既深且廣,相關研究亦十分豐碩,可謂為近代以降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一部丹經。

就筆者所知,日治初期以前的台灣鸞堂著書或扶鸞降文,主要宣說的,乃是傳統儒學類似三綱五常、忠孝節義等教理,涉及內丹修持,只有零星少數,即使是由內丹宗師呂洞賓所降著的鸞書、鸞文亦如此,此和中國本土的情況有所不同。

比如,1900年三芝智成堂所扶《節義寶鑑》孚佑帝君序文當中,即可看到「吾也身居南宮,位列內相,作儒教之梯航,闢法門之香火」之說。

如是的呂祖,顯是一位儒教化、文昌化的呂祖。(明清以後的呂祖,早已成為三教化的呂祖)此和清末台灣鸞堂主要由儒生、文人設立,並進而開創「儒宗神教」有關。

但這種情況,在日治中期以後,應是受到對岸道院、紅卍字會、同善社等新興教派或救世團體的影響,開始出現一些變化。

就個人目前所見,鸞書首次出現較多篇幅談論內丹修持的,應是1938年由吳知善、陳知善及林六善三位鸞手在覺修宮所著造的《覺修錄》頁53至70。主要降文者為孚佑帝君座下的左右護法神祇柳、孔二星君及南宮煉丹童子等,文字以詩詞方式來呈現,不過篇幅亦不算太多。

及至戰後,1946年由儒宗神教統監正理楊明機在士林慎修堂所著造的《苦海慈航》一書,亦可見到類似蓬萊島清真道人所降〈修真悟道詞〉等專論內丹修持的精闢詩文。

但最為大宗的,應是由杜爾瞻、林六善、王標宗、朱鳴皐等人所合作著造的《達摩祖師靜坐四字經》(1949)、《無極瑤池老母十六金丹》(1950)、《呂祖師禪工道書》、《蘇東坡仙翁坐禪三字經》(此二部收入在1952年於代天宮所著造的《玄光寶鏡》一書)及《呂祖坐禪要訣》(1959)等鸞書,乃是台灣有史以來藉由扶鸞所著作的專題丹經,林六善、王標宗等人,亦藉之以修習丹道。

如是著造丹經、研修丹道風潮的出現,主要是由原本即重視內丹修持的同善社傳播來台所帶起。並對後來之慈惠堂系統及民間宗教之修丹活動,產生相當深遠之影響。

資訊來源: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231946039900010&id=1417563838&mibextid=Nif5oz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虛閑 的頭像
    虛閑

    宮室虛閑神自居

    虛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