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道教前輩的著作 (11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劉一明道長‧《悟道錄》卷上 
 
種黍種麻  
 
種黍即得黍,種麻即得麻。麻不成黍,黍不成麻,種異也。

吾之觀此,因悟的造作因果之道矣。
 
人之一念為善,則所作所為亦善,必受其福;一念為惡,則所作所為亦惡,必招其禍。

虛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劉一明道長‧《悟道錄》卷上 
 
弄影侮像 
 
童子弄影,自以為樂,不知為影所弄,枉費精神。狂夫侮像,自以為能,不知為像所侮,徒勞唇舌。

吾之觀此,固悟的避禍致福之道矣。
 
舉世之人貪圖無厭,謀利而得利,求名而得名,自謂足以養身榮身矣。

虛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劉一明道長‧《悟道錄》卷上 
 
黑鉛水銀 
 
爐火之術,水銀見火則飛,得黑鉛投之,水銀被制,即結成塊而不飛。

吾之觀此,因悟的以陽制陰之道矣。
 
人心易動,出入無時,莫知其鄉,見景生情,隨風揚塵,如水銀見火則飛也。

虛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劉一明道長‧《悟道錄》卷上 
 
蜣螂獅獸 
 
蜣螂滾彈,獅獸團毬,日久彈中生子,毬中出獅。
 
彈毬原是死物,內中一無所有,彼則形不交而神交,以雌雄二氣感通,一意不散,神凝氣結,即能無質生質,無形生形。

吾之觀此,因悟的無中生有之道矣。

虛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劉一明道長‧《悟道錄》卷上 
 
陽燧方諸 
 
陽燧與日相隔,不知幾千萬里,而能取日中之火;方諸與月相隔,不知幾千萬里,而能取月中之水;蓋以陽燧方諸之氣與日月同類也。 

吾之觀此,因悟的招攝陰陽之道矣。
 
人身陰陽本來和合一氣,因其交於後天,陰陽相離,各居一方,生氣日消,死氣日長,消而又消,長而又長,終於殆而已。

虛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劉一明道長‧《悟道錄》卷上
 
安爐立鼎  
 
燒煉家煉藥,必先安爐立鼎。鼎之為物剛,所以藏藥;爐之為物柔,所以運火。鼎不堅則藥易失,爐不妥則火亂飛。

吾之觀此,因悟的煆煉身心之道矣。
 
修道志念堅固,即鼎也;愈久愈力,百折不回,不動不搖,即立鼎也;隨時覺察,即爐也;漸次用功,從容不迫,即安爐也。

虛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劉一明道長‧《悟道錄》卷上 

月借日光 
 
月本純陰無陽,借日之景而後生明,月光盈虧,因日景遠近盈虧之也。

吾之觀此,因悟的借陽化陰之道矣。
 
人本一身純陰無陽,須借他家之陽以為陽。所謂他家者,對我者皆是,天地也,日月也,萬物也,萬事也。所謂他家之陽者,先天虛無真一之氣也,即不死之人也。
 

虛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劉一明道長‧《悟道錄》卷上 

四時代謝 
 
春夏秋冬四時,春而生物,夏而長物,秋而收物,冬而藏物,各有代謝,周而復始,相接相連,末有間斷。 

吾之觀此,因悟的損益相因之道矣。
 
夫損者損其剛躁之有餘,益者益其柔弱之不足,剛不使太過,柔不使不及,剛以柔接,柔以剛用,剛柔相濟,陰陽相當,可大可小,可高可低,可進可退,可順可逆,方圓不拘,曲直並行,即與四時合其序,變通無礙。
 

虛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劉一明道長‧《悟道錄》卷上 
 
雷鳴風吹 
 
雷鳴猛烈而剛,風吹漸遠而柔,風雷相搏,兩而合一,剛烈中柔緩,柔緩中藏剛烈,剛柔相需也。

吾之觀此,因悟的剛柔中和之道矣。
 

虛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劉一明道長‧《悟道錄》卷上
 
日照月臨 
 
日之運用,晝升於天以照外,夜入於地以照內。月之運用,前半月生明以照外。後半月退明以養內,日月明內明外,總是一明。 

吾之觀此,因悟的用明之道矣!
 

虛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劉一明道長‧《悟道錄》卷上
 
棲雲山 悟元老人 著
 
湟中通侯 張志遠 刊梓
後進學人
 
天高地厚    

虛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悟道錄.序  
 
劉一明道長.《悟道錄》.序  
 
重刊悟道破疑集序
 
余于斯道,向慕有年,而是非邪正終難剖徹。庚午歲,遇拜來中老師,蒙恩指皈正道。于辛未年朝謁各屬名山,至甘肅省,訪得棲雲山悟元老人續注《周易闡真》諸祖師丹經,及自著《悟道》、《破疑》、《修真辨難》諸書,其精義入神,炳若日星,即往謁見。而四方名土參訪者甚夥,即執役門下者亦復不少。
 
余因受業,得授諸書。旋裝梓裏,復見吾師,特出所請悟元老人之書,以質疑義。吾師逐一展閱,欣賞不已,曰:「此老所注,寧宇箴規,言言模範,顯然易見,約而能該,真乃修身立命之津梁,三教淵源之矩矱。但習元諸書汗牛充棟,而直指竅炒、辨明是非無逾此矣!倘能樂此入道,不亦稀有事哉!」

虛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人二十四要  

〈學人二十四要〉岀自於〈金丹四百字解〉,作者也是劉一明道長,收錄在他的著作《道書十二種》。

劉道長撰寫〈學人二十四要〉是希望丹道的初學者能腳踏實地、循序漸進。我覺得〈學人二十四要〉與〈通關文〉都是適用於紮穩根基,而且〈學人二十四要〉內容簡短易懂,所以將〈學人二十四要〉恭錄於此:

金丹四百宇,段段著實,句句示真,修持之爐鼎、藥物、火候、次序、有爲無爲,自始至終,無一不備。雖字四百,而悟真全部大意,悉包藏無遺。其中寓言譬象,余已解釋,破核見仁,碎骨露髓,爲初學者助一炬之明,引入正道。但恐學者不知腳踏實地、苦力用功,未盡學人之事,即便妄想大道,躐等而求,自誤前程。爰於正注之後,外著學人二十四要、丹法二十四訣,其言最簡,其事易知,以發祖師不言之秘。若有志士以此要訣參會正經,循序而進,學道者久必明道,行道者終必成道,庶不至虛度歲月,走入歧路矣。

虛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書十二種 

劉一明道長(西元1734年-1821年),山西人,號「悟元子」,別號「素樸散人」。道教‧全真道‧龍門派第十一代宗師。他精通內丹、《易》學,兼通醫理,是清代當時著名的醫學家、內丹家。劉道長的著作甚多,後經由門人集結整理,概稱為《道書十二種》。書名中的「十二」只是個概稱,其中所含著述數目共有二十多種。台灣的新文豐出版公司有出版《道書十二種》繁體字版上下冊。

我是2006年到中國出差結束,回程在上海浦東機場候機時,在機場內的小書店看到簡體字版的《道書十二種》,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年版。當時我很訝異,竟然會在那樣的地方販賣這種極為冷門的書籍,我想或許是我讀此書的時機到了,於是買了這本書。

這個版本的《道書十二種》收錄的內容如下:〈參同直指〉、〈象言破疑〉、〈悟真直指〉、〈通關文〉、〈悟道錄〉、〈修真辨難〉、〈神室八法〉、〈修真九要〉、〈無根樹解〉、〈陰符經注〉、〈敲爻歌直解〉、〈百字碑注〉、〈西遊原旨〉、〈黃庭經解〉、〈金丹四百字解〉。

全真道的道士是出家道士,劉一明道長的著作主要是給岀家道士看的,有些觀念可以斟酌地引用到在家生活。以後會在這個部落格陸續的張貼《道書十二種》的內容。

虛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坐忘論 


唐.司馬承禎道長 

並序凡七篇  

夫人之所貴者,生也;生之所貴者,道也。人之有道,如魚之有水。涸轍之魚,猶希升水。弱喪之俗,無心造道。惡生死之苦,愛生死之業。重道德之名,輕道德之行。喜色味為得志,鄙恬素為窮辱。竭難得之貨,市來生之福。縱易染之情,喪今身之道。自云智巧,如夢如迷。生來死去,循環萬劫。審惟倒置,何甚如之!

故《妙真經》云︰人常失道,非道失人;人常去生,非生去道。故養生者慎勿失道,為道者慎勿失生。使道與生相守,生與道相保,二者不相離,然後乃長久。言長久者,得道之質也。經云︰生者,天之大德也,地之大樂也,人之大福也。道人致之,非命祿也。 

又《西昇經》云︰我命在我,不屬於天。由此言之,脩短在己,得非天與,失非人奪。捫心苦晚,時不少留。所恨朝菌之年,已過知命,歸道之要,猶未精通。為惜寸陰,速如景燭。勉尋經旨,事簡理直,其事易行。與心病相應者,約著安心坐忘之法,略成七條,修道階次,兼其樞翼,以編敘之。 

信敬 

虛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隱子  


《天隱子》也是我喜歡閱讀的經典之一,主要論述成仙的可能性,以及成仙的方法。依據學者們的推測,天隱子其實就是司馬承禎道長(西元647年~735年)。司馬道長是上清茅山宗的第12代宗師。

司馬道長師事嵩山潘師正道長,得受上清經法及符籙、導引、服餌諸術,自號「白雲子」。武則天曾經召他到東都洛陽,給以隆重的接待。唐睿宗也曾經召他進長安的宮中,問他關於陰陽術數以及治國的問題,司馬道長都以「無為」之旨回答。唐玄宗在開元9年(西元721年)派遣使者迎他入宮,親受法籙。開元15年(西元727年),唐玄宗又召請他到東都洛陽,請他在王屋山自選佳地,建造「陽台觀」以供居住。後來唐睿宗的女兒玉真公主也拜他為師。 他仙逝之後,追贈銀青光祿大夫,謚稱「貞一先生」。

司馬道長的著作有《修真密旨》、《天隱子》、《服氣精義論》、《坐忘論》等等。茲將《天隱子》全文恭錄於此:


天隱子

虛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