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應親近偽大乘者
 
印順文教基金會印贈的福慧隨身書No.009《地藏菩薩之聖德及其法門》,是印順法師在民國52年中元節講於慧日講堂。書中〈偽大乘者不應親近〉這個章節,有提到大乘行者應該要有聲聞乘、獨覺乘的基礎,否則容易走偏。
 
漢傳佛教的天台宗將傳入中國的佛法依照「五時八教」來判教,其中「化法四教」即是「藏、通、別、圓」,聲聞乘、獨覺乘被列在最底層的「藏教」(三藏教)。華嚴宗(賢首宗)則是以五教「小、始、終、頓、圓」來判教,聲聞乘、獨覺乘被列在最底層的「小教」。
 
一些眼高手低的大乘佛教徒自認為是大乘根器,想一步登天,直接學「圓教」,不屑學「藏教」、「小教」。然而這樣的修行,就像是在沙灘以沙建立的城堡,經不起考驗,甚至影響到漢傳佛教的長遠發展。太虛大師對此也有所批評。他在為《菩提道次第廣論》的中譯本寫〈序〉時,有這麼寫到:「然中國尚禪宗者,斥除一切經律論義,雖若宗鏡錄遍錄經論,亦但揚厥宗,鄙餘法為中下。尚淨土者,亦勸人不參禪學教,專守一句彌陀。賢台雖可以小始終頓藏通別圓位攝所餘佛言,然既為劣機而設,非勝根所必須;縱曰圓人無不可用為圓法,亦唯俟不獲已時始一援之;而學者又誰肯劣根自居?於是亦皆被棄。」指出一些大乘佛教徒眼高手低的問題。

一些偏激的大乘佛教徒瞧不起聲聞乘、獨覺乘(解脫道),質疑他們是自私自利的自了漢。聲聞乘、獨覺乘的修行者在自證之餘,若有他人請教也會教導其他人。受教導之人同樣的在自證之餘若有他人請教,也會教導其他人。這就是佛陀在《阿含經所說的「教誡神通」。南傳上座部佛教的出家人是聲聞乘的修行者,他們也有在教導後進的出家人,也有在講經說法給信徒聽。聲聞乘、獨覺乘的修行者哪裡是自私自利的自了漢?
 
我覺得〈偽大乘者不應親近〉這個章節有針砭、警惕的作用,於是將之恭錄於下:
 
四、偽大乘者不應親近:

(一)執大謗小的偏見有三種過失 

有些大乘學者,常公開宣揚他的大乘:說自己是大乘派;只有大乘經可聽,大乘法才可學;聲聞、獨覺乘都是小乘法,都不要修學。換言之,這是執大謗小。一般人的想法,大乘比小乘好,那麼學大乘不學小乘,專弘大乘不弘小乘,又有什麼錯誤呢?

這錯誤可大了!如《十輪經》(卷六)說:「唱如是言,我是大乘,是大乘黨,唯樂聽習受持大乘,不樂聲聞,獨覺乘法。」又說:「說者聽者,俱獲大罪,陷斷滅邊,墜顛狂想,執無因論。如是眾等所有過失,皆由未學聲聞乘法,獨覺乘法,先求聽習微妙甚深大乘正法。」

如有這種執大謗小的偏見,佛為大眾說,這是犯重罪的;聽這種人說法,也會犯重罪。主要的有三種過失:1、起斷滅見,2、起顛狂想,3、執無因論。所以太虛大師的判攝一切佛法,建立五乘共法,三乘共法,才說大乘不共法。若無五乘、三乘共法,不共大乘法就沒有根基。

所以西藏佛教,自宗喀巴大師,以共下士道,共中士道,上士道而總攝一切佛法,佛法能一直發揚光大,傳到青海、蒙古、及東北等地。這都與地藏法門相合;若不學小乘而修學大乘,自行教他,自己與佛教,都要走入岔道了!

例如大乘經說空,如以為一切都沒有;大乘禪宗說不是善,不是惡,如以為無善無惡,那就都錯了。

在小乘佛法中,顯示善惡因果,生死輪迴,苦惱在那裏?問題在那裏?然後如何修,如何證,才得永遠究竟清淨。這樣切實的認清了自己,認清了這些基本問題,才能深一層的體會大乘空義。否則,即墮以上所說三種過失。

1、墮斷滅見,即落於空 

聽說一切皆空,以為空掉因果緣起,於是把因果緣起,善惡報應,生死輪迴,都看作什麼都沒有。如起了這樣的斷滅見——空見,即使說心說性說悟,都不是真正的大乘法。

2、顛狂想 

聽說人人有佛性,人人可以成佛,就好像自己是佛,狂妄顛倒得了不得!學大乘法的,容易走此邪道。這是離開聲聞、緣覺法而學大乘所起的過失。

3、無因論 

大乘經中,或說因緣不可得,因緣無自性,但這並非沒有因緣。但有些學者,卻由此而落入自然無因的邪見。因果是佛法的宗要,非好好的信解不可。現在有些地方,好像佛法很盛,但很少談到三世因果,無形中佛法成了現生的道德學,修養法。

這些變了質的,離根本佛法甚遠,都是偏向於大乘所引起的錯誤,也可以說這根本不成大乘法了。 總之,這都是未學聲聞、緣覺,即學微妙大乘正法引起的副作用。

(二)若沒有出世的聲聞精神,大乘必成為一般戀世的世間法

大乘如營養豐富的補品,病愈體弱的人服之,能強壯身體,精神百倍。 若疾病還未治好,而服補藥,必將引起副作用。聲聞、緣覺法,少欲知足,淡泊自利,少事少業,淨持戒律,為小乘的基本精神。大乘以利他為重,要救濟世間,不妨多集財物,利益眾生。

然而,若離開少欲知足的精神而行大乘法,則走入了岔路,與世間的貪欲多求又有什麼分別?沒有出世的聲聞精神,就不能有大乘的入世妙法,大乘必成為一般戀世的世間法。因此,若離開小乘,沒有聲聞的功德,而以為自己是大乘學者,不要小乘法,那等於病未愈而服補藥,必將引起不良後果。

《法華經》中說,大乘道如五百由旬,小乘道如三百由旬。三百由旬就在五百由旬中,並非於五百由旬外別有三百由旬。所以若不學二乘而只學大乘法,必成大錯。

這樣,不學小乘法,就不能學大乘。如《十輪經》(卷六)明說:「不習小乘法,何能學大乘?」「捨身命護戒,不惱害眾生。精進求空法,應知是大乘。」又《十輪經》(卷七)說:「何故說一乘?」「捨離聲聞獨覺乘,為清淨者說斯法。」這明顯的呵斥一般大乘謗小乘的,等於不會走而想跳一樣。

(三)學大乘法需有共二乘的功德為基礎才能穩當

大乘法,一方面重視持戒,不惜身命的持戒,衛護聖戒,對一切眾生,慈悲充足,不加惱害,(戒依慈悲而成立;真能持戒,即能起慈悲心);一方面精進的求空法。這慈悲、持戒、精進,求一切空法,是大乘法的特色,一切不生不滅的空法(即空相、空性),龍樹說:「信戒無基,憶想取一空,是為邪空。」

這可見,正確的真空見,要在深信因果,淨持戒行等基礎上,才能求得。而信因果,持淨戒,精進等,都是共聲聞、緣覺的功德。所以學大乘法,不能謗小乘,對小乘的基本理論、功德都要學習。有了小乘的功德為依據,那在學大乘法求空法時,才能穩當。

(四)《法華經》說「唯有一佛乘」的真意

有些人以為:《法華經》說一乘,一切眾生成佛;學習小乘而終究迴入大乘,那就學大乘法好了,何必再先學小乘?香港有一位老法師,對《法華經》有獨特的見解。他以為,開權顯實,即是開除權法而顯實法,不要小乘之權,獨顯一乘的真實。

這是最使人誤解,學大乘一乘,即不要小乘了。

但佛為什麼要說唯一乘才是究竟,才能成佛?為什麼到最後不說三乘而說一佛乘?

要知道,佛說一乘,不是一般性的,是為身心清淨的眾生,有資格受大乘法而如是說的。佛並沒有一開始即說唯有一佛乘。

如《法華經》中,佛從三昧起,讚歎諸佛智慧甚深無量,不可思議。舍利弗請佛說法,佛再三止之,到舍利弗殷勤三請,才許可宣說。那時,五百增上慢人退席,佛說「退亦佳矣!」那時的法會大眾,都是大乘根性,才宣說唯一佛乘。佛不曾開口教人學大乘,而確是因機施教,而漸漸引入,到此階段,才為宣說一大乘法。

換言之,小乘雖不究竟,但有適應性,對這樣根性的眾生,就必須說此法。佛於五濁惡世中,建立清淨僧團,就需要這種嚴謹淡泊的小乘法,不為經濟家庭眷屬等所累。於人間建立清淨如法的僧團,即是於黑暗的世間,現出一線光明的希望。

故佛在《法華經》中,最初覺得此法甚深不可說,但再一想,過去現在未來諸佛,皆於五濁惡世說此法,皆為適應眾生根機,於一佛乘分別說三。若開始即說一乘,眾生還沒有清淨,不能接受,不但得不到功德,反令毀謗造罪。

所以必須先說小乘,使眾生做好嚴謹淡泊的基礎,再熏受大乘的微妙正法。小乘法以出家眾為主,這是於五濁惡世建立佛法所必要的。清淨僧團若不能建立,正法即將衰落。因此地藏菩薩於五濁惡世現聲聞身,救度眾生,令不墮地獄。宣說兩方面:

1、對於破戒比丘,應如何對付?
2、於清淨的僧團如何護持,才能使三寶於世間,清淨莊嚴,正法不滅。

以上恭錄印順法師的《地藏菩薩之聖德及其法門》的〈偽大乘者不應親近〉章節。

若想閱讀全文者,可以前往印順文教基金會的網站,閱讀《地藏菩薩之聖德及其法門》

有關「教誡神通」,可以前往莊春江老師的工作站,閱讀《阿含經故事選》的第4篇〈拒絕利用神通傳教的佛陀〉以及第5篇〈能成就無量福道的教誡教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虛閑 的頭像
    虛閑

    宮室虛閑神自居

    虛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