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淺釋.易性 八章
 
馬炳文師父 註釋 
  
上善若水 
 
先天河圖載明天一生水。然天一之水,吐自元氣。於五行論之,五行中金木水火土為大道之神用。如何由用歸體,合五歸一,修士不可不知也。夫金也,二金相擊則生火,以火熔之則化為液(水)。夫木也,絞之則生水,鑽之則生火,由此則知金木乃水火之變體;而金木可併入水火之中矣。至於水能發電而生火,海中入夜每見火光發作。由此可知火藏於水而火可併入水中矣。至於土,乃係萬化之祖。元始云:「元始祖土,名為太空」,太空中先有氣而後有水。星雲旋轉,可化恒星,而演一個天地之開闢是也。先仙洞悉造化之源,知水為精,火為神,木為魂,金為魄,土為意,故集合精神魂魄意之五行,以使身內五行合一。再納入太空祖土之中,以入大道之體,而證大道之真。 
 
由於以上所述,可知水為道氣之下一層面,可喻丹材中上善(好)之物。
 
水善利萬物又不爭 處眾人之所惡 故幾於道 
 
水性柔而就下,但能興雲致雨,而其所到之處,可以滋潤萬物使之成長,因有其祖氣至柔之性能在焉。水能利物,而無求於物。於事無爭,一味謙下,損己利他。此種德行,為芸芸眾生之厭惡。如有人如此,必被譏為無用之懦夫。但不知具此至柔之德性及性能之人,正是大道第二層面之化身,與道接近相似,可以過化存神,上下與天地同流矣。
 
居善地 
 
萬物之中,水逢有孔者即可注入以居。
 
心善淵 
 
水心浩浩淵淵,虛明而不固執,行其當然之行,沒有好惡之心。
 
與善仁 
 
滋潤生長萬物,施而不取,至善至仁之德如是。
 
言善信 
 
聖人以水德自勵,秉人性之善,在不言之言,及出言之言,皆信而有徵,以行動來證明一切,亦即言出必行,至善無惡,水到渠成。
 
政善治 
 
御政以周行無阻,順利祥和為尚,故治國治事,亦如天一之水,入地匯為大海,昇天化作慈雲,甘雨和風,化及萬物。
 
事善能 
 
水能清潔廟堂,也能清除污垢,大小咸宜。
 
動善時 
 
有取即予,遇下即注,有擊即升,有感即應,與時諧行,因機而動。所以修士採藥,欲取天一之水,先天一炁,必須秉至柔以忘我,煉已以待時,隨機以應變,藥生即採取。一符之速,不得有所差誤。
 
夫唯不爭 故无尤 
 
水利萬物而不爭,水無罪過之可言,人居謙卑以養德,忘我無形,內運天一之水以合道,功夫自無差錯。
 
【總釋】 
 
此章是太上教人觀水悟道,謙卑居下以養德,處無爭之地,修至柔無阻之大道,上下與天地同流,一如水氣之在天在淵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虛閑 的頭像
    虛閑

    宮室虛閑神自居

    虛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