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淺釋.贊玄 十四章
 
馬炳文師父 註釋 
  
視之不聞名曰夷 
 
道無形色,無法看到。
 
聽之不聞名曰希 
 
道無聲音,無法聽到。
 
搏之不得名曰微 
 
道無形體,無法捉到。
 
此三者不可致詰 
 
看不到、聽不到、捉不到的大道之體,只能神會,不可言傳。
 
故混而為一 
 
不見、不聞、不取。含眼光、凝耳韻、去執著。調息凝神、凝神定光。握造化之機,合內外之道,歸於混沌太一之體。
 
其上不皦 其下不忽 繩繩不可名 
 
道之行於天上及行於地下,皆是在無形無名中默默運行。既非皎皎光明,又非飄忽不定。無窮無極,無止無息。準繩今古,無得而名。
 
復歸於无物 
        
大道不是物質,故學道應捨物質而修靈質,歸於無物。
 
是无狀之狀 无物之象 
 
無形之形的大道,雖能化生萬有,造出形形色色的萬物形象出來,但仍是一無之體。
 
是謂恍惚 
 
大道之體,萬有之母,由於上述說明,是不可見、不可說、不可捉摸之若存若亡的狀態,只能在恍惚中探求。
 
迎不見其首 隨不見其後 
 
大道之體,混沌無跡,大包宇宙,細貫塵沙,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得道之士,如魚之在水,周匝內外,無處不是水之充塞流轉,故道脈一通,昇仙有望。
 
執古之道 以御今之有 
 
得道之士,執天之行,天行之健,自古如此,無言之中,四時行焉,萬物生焉,旋轉乾坤,無時或息,已往如此,於今亦然。 
 
以知古始 是謂道紀 
 
大道無始無終,古始之道,於今依然完整無缺。道力生育天地,運行日月,長養萬物,始終如一。吾人知此大道之源,遵此大道紀綱,訪真師,求仙訣,依法修煉。先由天人合一,終至與道合真。則大道昌明,閬苑即在人間矣。
 
【總釋】 
 
此章是太上描述大道之體,教人明道、修道、得道、行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虛閑 的頭像
    虛閑

    宮室虛閑神自居

    虛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