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道德經》共修讀書會20250406

From:范水旺師兄

四月份課程第十二章《儉欲》: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

分享馬真人的提示:

天地父母生我,具有耳目口三寶,此三寶大關,關係吾人一生之幸福,如果方寸有主,則三寶便是道光道氣輸入之戶口;如果方寸無主,我身內精氣神在不知不覺從耳目口三關向外流失,漸覺目盲耳聾口爽,終則精華外散而失去人身矣。故古仙大聲疾呼曰:「 耳目口三寶,閉塞莫發通!」可遵也。

固提醒修道人修煉,應重內輕外,忘我修命,無慾養性,以達清淨,「人能常 清淨,天地悉皆歸」矣。

聲、音、味、田獵、貨財,皆是取人精華要人性命之物,所以聖人以無慾應之,人能無慾,對於身外之物不屑入目一顧,自然道氣翕聚于丹田黃庭大腹之中,漸見「聚氣為寶」矣。

龍淵子:

陰符經云:心於物,死於物,其機俱在於目。人之見物而生染着。死之於物者。其機正在於此。人之忘於目。得大徹悟者。其機亦在於此。人有六根。經只言眼耳口三者何也。六根之中此三者為要。又言為腹不為目何也。眼根是六根中第一之根。六根之先機。皆在此單言不為目。人果能眼根一返。六根自靜。了盡一切塵緣。聖人一言以備矣。

修道之人,若能見一切美好之色相如見一切不有之相不起貪戀之意,則光溢無極,存其神,則慧照十方。

人世間好多問題的根源就是人的貪欲,老子: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知足,可以使人們在內心中重建一種平衡。另一方面,知足可以使人們少一些「求而不得」的焦慮心態。以擺脫外界的物欲生活,持守內心的安寧,才能保持心靈固有的純真。

黃真人:

是以有道高人,虛其心以養性,實其腹以立命。知先天一氣,生則隨來,死則隨去,為吾身不壞之至寶。一心專注於此,而外來一切,皆視若浮,所以虛靈不昧,或受人間煙祀,或為天上眞宰,至今猶昭然耳目也。

須知世人之所好者,道家之所惡;世之所貪者,道家之所棄。蓋聲色貨利百般美好,誰與功成德備,長生之道在是矣。天下一切寶貴,孰有過於此乎?

我們很慶幸能在馬真人翻譯的《道讀經》中吸取學習提升我們的智慧。在為人此事方面更圓滿。

講題:第十二章《儉欲》。

2025 年 4月6日 (星期日)下午2:30。

講座負責人:范水旺
      太上財神講堂負責人。

地點:太上財神講堂。
   新北市三重區福和街29號。

搭乘捷運者請在(台北橋站)下車。右轉中央南路。

報名電話:0910–147–789范先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虛閑 的頭像
    虛閑

    宮室虛閑神自居

    虛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