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昇經淺釋.身心章第二十四
 
馬炳文師父 註釋

老君曰 身之虛也 而萬物至 心之無也 而和氣歸

道德經云:「外其身而身修,忘其形而形存」,清靜經云:「外觀其形,形無其形」,又曰:「大道無形」,此皆「外其身而虛空之」的「真空煉形」無上心法,惟能這樣,則心性才不致盤據在肉體枷鎖之內,以致發為妄念私知,干擾及破壞身內自然氣血運行之旋律,以傷其天年;惟能這樣,則大道所含的天寶才能入注體內,以成其成道證真之造化;所以修習至道,必須要徹底做到「外身」「忘形」,以虛其身,才是太上的心傳。有心之心,是人欲;無心之心,是天心。人欲是小我的操持者,天心才是大道的主宰,主宰是建立,然後大道中祥和之氣,才能齊集的歸附,由大定慧覺而化為神明。
 
故善養身者 藏身於身而不出也 藏人於人而不見也

因此之故,所以會修道養生的人,先把肉身藏於法身之中,再把法身藏於肉體之內,終把肉、法二身互入互攝同納於名情俱無的大道之中,不出不入,不二不分,即空即色,即色即空,以至於色空俱化,有無不立,以了生死大事。如此,真我之人與假我之人,由於合一才能修成大道,而成道之人,外表雖如愚夫愚婦,其實已是滿懷道德、一腔仁慈的極品上真了。
 
故君子之治 必先死於國

所以君子治身無上方法,必先死其人欲之心,忘其有形之身;人欲之心如死,則心是無心之心;有形之身如忘,則身是有道之身,而所居之國則是無形上界。從死處而得長活,才能長活,怕死而不學死,總難逃一死!
 
既死不亡 其國盛也 民不敢散 更復充也

人心既死,法身乃生,法身養煉功成,法相赫赫長存,一輪圓滿,大包宇宙,細透微塵,以還元始先天境界,永遠強盛而不衰亡,自成一座洞天,可使九玄七祖俱得超拔,同居於洞天之內,同享天福。如此成就,是完全由於平日的積精累氣,不敢耗散自已身心的真元,以及知道如可把大自然的先天道氣,用來恢復充實既破的身心,日久年深,道心道修永遠不退,才能得到這樣的成就。
 
若能知常 施行反也

大丈夫當齊家報國功成名遂之後,應當退習長生之道,這種真常的大道,乃係拋人欲、存天理,把以往所做有害身心、勞神、喪氣、傷精、的種種順行施為,轉為保精、裕氣、存神、反順行為逆行的修習、才能可望有成。
 
眾人歡樂 用生生也 動而失之 壽命竭也

尚未明道的芸芸眾生,不知真常的大道是在返本還元之中,必須實行節流及開源的功夫,添油續命,才能長生永久;反而以為人生百年,轉眼即逝,既然來此花花世界之中,應當縱情聲色,及時尋求歡樂,是理所當然,那知,如果如此,就會把天地父母所給予可以萬古長春昇仙證聖的本錢──精氣神花費一空,不旋踵間,便入長夜之天,真是可惜!
 
夫天下大物哉 甚綿綿也 冥冥混混 不可知也
  
佈滿充塞於大自然時空之中的,皆是大道之體,這龐然無比的大物,綿綿不絕,獨立不改,冥冥混混,深不可測。
 
知之者去之 欲之者離之 近之者遠之

大道本來圓成,萬物在大道之中,大道也在萬物之中,有體有用,本無間隔,孔子說:「吾道一以貫之」,又曰:「禹吾無間然矣」,如能一貫而無間隔,大道自然容易修成,如果一有分別之知,貪欲之念,親近之想,那就立刻把這一貫的道體分割而不一貫,斬斷而有間隔,則去道、離道、遠道,而與大道便分家了,所以古仙教人「無念以為常」,其因在此。
 
是以聖人非託於天下 亦非託於鬼神 亦非託於萬物 常以虛為身 亦以無為心

大道無形無名,沒有任何對待,所以得道的聖人,默運一元,與三才合一而不為三才所範圍。聖人本體的顯現,並非把精神寄託滯留在天下任可名相之上;聖人本體的隱藏,也非把精神寄託滯留在神鬼之身,放眼萬物,亦無任何一物可以佔有或污染聖人的靈府。因此,聖人是以虛作身,無作心。惟虛惟無,才能與大道合真。
 
此兩者 同謂無身之身 無心之心 可謂守神
 
身心如能做到虛無兩個字,自然可以「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無心無形,與神(性)相守,日久功深,悟通造化,自然形神俱妙。
 
守神玄通 是謂道同

無身無心,與神相守,身、心、神、自然合而為一、合而為一之後,自然和「無形」「無情」「無名」至玄至妙的道合同了。與大道合同,即是以道為身,而得永恆長久了。
 
(總釋)
 
此章是太上教人如何安排自已的身心,才能與道合一而修成道體的寶筏。句句口訣,參悟透徹,即得太上傳心之妙。化除凡心肉身,以證道心法身,端在自己的修為。願天下修道的人,即能明白此章的真諦而去實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虛閑 的頭像
    虛閑

    宮室虛閑神自居

    虛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