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淺釋.無源 四章
 
馬炳文師父 註釋
 
道沖而用之 又不盈 
 
先天大道,本體本來圓成。至虛沖和,內含五行神用。以五行之生剋運作,演開天闢地、開物成務之循環造化。聖人則之,運精、神、魂、魄、意,內五行之神用,分而治事,合而修身。治事五行不亂,事事有條;修身五行鑽簇,五氣朝元。古仙云:「五行全處龍虎蟠」,又曰:「五行全處了生死」,又曰:「精神魂魄意,鑽簇歸神位,定裡見天心,便與神明會。」。由此可知體中有用,用中有體,體本虛寂,其用不窮。不盈者不窮也。捨則失之,修則得之。
 
淵兮似萬物之宗 
 
大道無際無邊,淵不可測。真空之中,包含萬有。化生諸天,為萬物之宗祖(萬物生於斯,歸宗於斯)。本性真空,能生萬法,建萬德。但本體湛然常寂,深不可知。儒曰:「淵淵其淵」是矣。
 
挫其銳 解其忿 
 
銳利及忿,皆係內心失去海涵之量,個別運用,五行不能歸一,而起之事端。及至事端一起,則心內將自設城府,而阻礙大道之流行矣。人之失道,如魚之失水。聖人戒懼及此,故洗心退藏。恢復其淵深海涵之量,則百結可解,銳忿挫消,重返於無爭無事之天。因此道人修煉,武火猛烹急煉之後,立刻沐浴溫養,歸於靜定。才能金木交、水火併,大涵大養,無危無怠。
 
和其光 同其塵 
 
修道積精、累氣、存神日久,必生智慧之光,而漸臻於神通境界。及有神通,應速速回光返藏於太虛之中。使光合其源,不事炫耀,以作登於大明之上的本錢。物質塵沙,雖遍滿宇宙,然大道之行於天上,與行於世間無異。自然可普使物質塵沙皆充滿本性之光。佛謂大地河山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是也。觀乎日月照空,螢火耀野,可知大物小物,一塵萬塵,一一皆因大道之充實,而普現光明之性。復可相互交光,多彩多姿,以顯大道體用如如。
 
湛似常存 
 
湛然安靜之道體一經建立,即是「成性存存」。則應事不為事亂,應物不為物迷。至虛至涵,若亡實存。亡者亡其可說之「形」「情」「名」也。存者存其不可說之真常道體也。
 
吾不知誰子 象帝之先 
     
到此境界,身等虛空,滿懷道德,返於無始之始,而以道為身了。而大道無名,更不知生我者為誰了。然萬象咸寂,主宰屹立,二五之精,凝聚營衛,自然結成金剛不壞法體,出類拔萃於萬象之先了。
 
【總釋】 
 
此章是闡明沖虛大道,內含神用妙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可以開物成務,可以圓滿收場。然沖虛大道,淵深而不可測。修士如欲返本還元,必須洗心退藏。把五行(精神魂魄意)不能歸一而起之尖銳紛爭,及內心逐物而結之百結,一一加以挫消解開,重返安和靜定。這種功夫,必須自「由用返體」做起,即鑽簇五行,使精神魂魄意合一,而生智慧之光,盡人之性。到了成性存存,道體之中法身建立。即若亡實存,又返無始之始,超然於萬象之外,出類拔萃於萬象之先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虛閑 的頭像
    虛閑

    宮室虛閑神自居

    虛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