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淺釋.益謙 二十二章
 
馬炳文師父 註釋 
  
曲則全 
 
「曲能有成,成則形,形則著,著則明,明則動,動則變,變則化,唯天下至誠唯能化」,儒已言之矣。道氣一團,循環天人之間,曲行也,故能成物。丹成九轉,曲運也,故能合道。
 
枉則直 
 
屈就曰枉,神隨氣轉,達到神氣和合,凝而成丹,久則通天徹地。
 
窪則盈 
 
心身虛空低窪,道氣必由玄關一竅入注充盈,一如窪地可以納水而成汪洋巨波者也。
 
弊則新 
 
身弊無我,心弊無念,損己利人,後身先人,則道氣、道力充實其中,則「舊佛新成」矣。
 
少則得 
 
黃石公曰:「若能守微,乃保其生」,微者少也。一點丹心,作為主宰,「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自然可得道氣之歸附矣。
 
多則或 
 
或者,他人之所有也。古云:「務廣地者荒」,諺曰:「貪多嚼不爛」,因此,道人戒貪,只服先天一口真炁足矣。
 
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 
 
道人「得其一,萬事畢」,以此作為修煉之法則。蓋大藥一點歸來,即是維皇降衷,守此勿失,用以成丹合道。及至丹成道備,則放之天下而皆準矣。
 
不自是故章 
 
無我故能成我,自是即是有我,此乃順理成章之事也。
 
不自見故明 
 
聖人以百姓之心為心,以百姓之目為目,故能洞明燭遠。
 
不自伐故有功 
 
順自然之勢,所過者化,所存者神,不自居功,是道人修道之真功夫。
 
不自矜故長 
 
修道如有所得所成,皆是天恩祖德及師恩道德之所給予。如此謙下,不自高自大,才能成長及長久。
 
夫唯不爭 故莫能與爭 
 
天地生萬物而不爭功,道人法天地之不爭,故能成其高明博厚,配天配地,世人無能與之相爭者。
 
古之謂曲則全 豈虛語 故誠全而歸之 
 
古謂古道循環運行,由於能曲,所以旋轉乾坤,成全萬有。觀之日月星宿之自轉公轉,周天運行,以成造化,豈是虛言妄語!人能常清靜,忘我不矜,與世無爭,則道氣將營衛此人一身內外,循環不息。所以久則道成德全,淘盡身心渣滓,歸於清虛元始之境矣。
 
【總釋】 
 
此章教人虛其身心,抱一守微,不有我相。即有所得所成,有而若無。既不著相,復不著念,與人與世無爭,則清虛曲成之道,自然編織成就此人之法體。使此人道全德備,獨步雲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虛閑 的頭像
    虛閑

    宮室虛閑神自居

    虛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