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淺釋.謙德 六十一章
 
馬炳文師父 註釋 
 

大國者下流 天下之郊 
 
天下國家,為土地人民結合而成。熱鬧之處,謂之城都;清靜之地,謂之郊野。朝野之運作,形成不息之潮流。然皆合天地之造化而默默運轉。如水之下流,滔滔不息。知此者,謂之識勢。
 
天下之郊 牝常以靜勝牡 
 
人物之中,有陰有陽,有柔有剛。陰動陽靜,因此柔能克剛,靜能制動。
 
故大國以下小國 則取小國 小國以下大國 則聚大國 
 
下者捧托乎上者也。上者以下為基者也。大能謙下對小,則小者歸心;小能謙下對大,則兩者必相投聚合。因此,修道之士,低心下氣,調停動靜水火,則可採取小藥大藥。及至得道,則天人聚合為一而成大體矣。
 
故惑下而取 惑下而聚 
 
丹經云:「大小無傷兩國全」。兩國者,喻彼家及我家、或色身與法身也。亦即喻有形之小我與無形大道之真我也。小國大國,俱取乎謙讓;以謙卑聚合,則大小兩國將同心同德不分彼此矣。
 
夫大國不過欲兼畜人 小國不過欲入事人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不過欲度萬有使之皆得養生及幸福而已矣。小兆之修道,不過欲盡人事、上配天行、進入道源而已矣。此與大國欲兼併小國予以蓄養,小國欲仰事大國得其安寧者相同。
 
夫兩者各得其所欲 故大者宜為下 
 
天地結合,同歸自然。天包地外,地下有天。故兩者相得,而天長地久。人能修道,道氣則以謙下姿態濟度此人,人心更應以謙下接受道氣。及至神全靈足,更應以謙下之慈懷,照顧萬有。
 
【總釋】 
 
此章言修士應知天時地利人和,即應知天地造化默運之機宜,而如何以適應並匹配之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虛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