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第四屆「臺灣道教」學術研討會徵稿啟事───台灣道教與民間教派的交涉
「明清時代,各種民間教派幾乎沒有一支不受到道教的啟迪和助力,特別是受到內丹道煉養思想的影響。」
~馬西沙,〈寶卷與道教的研究〉
一、舉辦緣起及主旨
道教的教理、內丹、全真及齋醮等內涵,在中國元明以後,和佛教的禪宗、淨土及密教一般,逐漸從寺院走入民間,對民間地方社會的寺廟、教派、祭祀、儀軌、信仰及生活,影響甚深。以民間教派為例,類似羅教、黃天教、弘陽教、大乘教、聞香教、八卦教、青蓮教、金丹道、先天道等流派,都可見到道教教理及修持法門的深刻影響。如是的情況,在明清以降,以至戰後台灣的民間教派,亦同樣可以見到。比如,清代、日治時期的龍華、金堂、先天三齋教流派、鸞堂(儒宗神教)信仰,以及戰後的一貫道、同善社、軒轅教、理教、紅卍字會、萬國道德會、慈惠堂、會靈山運動、黃帝道脈等教派或運動,其教理教法,都同樣深深烙印著道教的痕跡。是以,無論是為了了解明清以後道教的發展演變,還是為了了解民間教派的內涵及變遷,實都有必要去深入探討道教與民間教派具體交涉的情形。此乃本系「臺灣道教」學術研討會,在接續「道教齋醮儀式與臺灣社會文化」(2013年第一屆)、「道士、道壇與臺灣地方社會」(2015年第二屆)、「台灣的丹道與全真道」(2017年第三屆)等三屆專題研討會後,繼續舉辦「台灣道教與民間教派的交涉」一主題研討會的主要原因和考量。希望藉由本次研討會的舉辦,全面深入了解明清至今,台灣道教的發展演變,以及道教與各民間教派相互交涉、相互影響的情形,以及其時代、社會的環境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