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馬炳文師父的著作 (14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道德經淺釋.偏用 四十三章
 
馬炳文師父 註釋 
 
天下之至柔 馳騁天下之至堅 
 
大道微妙玄通,一以貫之。如雲出於山,水穿於石,大氣層包裹地球之內外也。 
 
无有入无間 

虛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德經淺釋.道化 四十二章
 
馬炳文師父 註釋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萬物 
 
道無形相,無極是也。無中生有而成第一產品,太極是也。太極生陰陽,一生二也。陰陽生三才,二生三也。天地人三才合同,萬物因之繁衍,三生萬物也。
 
萬物負陰而抱陽 冲氣以為和 

虛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德經淺釋.同異 四十一章
 
馬炳文師父 註釋 
  
上士聞道 懃能行 
 
上等智慧之人,知大道是萬有之本。人物必須返本,才能得到永恆平安。要想了卻生死,脫去輪回之苦,非得道成道不可。加以人命微賤,世態多變,老、病、死、苦,轉瞬即至。雖是貴為帝王,富甲天下,難免黃土埋骨。在此五行四相組合而成的世界裡,終非永久安身立命之地。自己如此,眾生亦然。所以他知道大道是萬有的祖土故鄉,為了一己和眾生,無不力求入道之法、成道之訣,及至事理明達,法訣貫徹,無不盡心盡力,日夕勤苦實行修煉,不敢怠荒,以免貽誤大事。
 
中士聞道 若存若亡 

虛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德經淺釋.去用 四十章
 
馬炳文師父 註釋 
 
反者道之動 弱者道之用 
 
去者曰逝,回者日反,大道循環周行,無往不復,用以旋轉乾坤。大道有此大能,故有此永恆動力。道炁至柔至弱,至精至微,故能貫日月而入金石,大道用它成就一切。
 
天地之物生於有 有生於无 

虛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德經淺釋.法本 三十九章
 
馬炳文師父 註釋 
 
昔之得一者 
 
往古得到先天一炁的,有下列說明。
 
天得一以清 

虛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德經淺釋.論德 三十八章
 
馬炳文師父 註釋 
 
上德不德 是以有德 
 
修士之中,能以大道自然為體者,一團大樸未鑿之天真在抱。語默作息,動與天俱。此人不以有德為德,乃是真正有德之人。
 
下德不失德 是以无德 

虛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德經淺釋.為政 三十七章
 
馬炳文師父 註釋 
 
道常无為而無不為 王侯若能守 萬物將自化 
 
大道雖能生育天地,長養萬物,無所不為,但本體仍是真常而無為。因此修士自我可以比作王侯的內心主宰。如果能奉守無為的大道,則道光、道氣充盈,萬物將歸化此道光、道氣之中,而一體包容之矣。
 
化而欲作 吾將鎮之以无名之樸 

虛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德經淺釋.微明 三十六章
 
馬炳文師父 註釋 
 
將欲翕之 必固張之 將欲弱之 必固強之 將欲廢之 必固興之 將欲奪之 必固與之 是謂微明 
 
道有至德,但天律森嚴無情。學道之人,洞悉天律,否則難免失敗。觀乎太上此節所示可知矣。 

鋪張者必化為窮困,強梁者必降為弱小,興盛者必化為荒廢,掠奪者必由於給與,此乃因果相連之天律也。能洞悉此微,則明白生殺取予之微旨矣。更應兢兢業業,以求合道矣。

虛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德經淺釋.仁德 三十五章
 
馬炳文師父 註釋 
 
執大象 天下往 
 
無象之象,大象也,亦即大道也。人能執天之行,晉而握大道之機樞,則身心清靜,道之本體精華及天下萬物,皆納入此人之偉大胸懷中,而一體包藏之矣。故老子云:「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是也。
 
往不害 安平太 

虛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德經淺釋.任成 三十四章
 
馬炳文師父 註釋 
 
大道汎 其可左右 
 
大道若水,人之在道,如魚之在水。得道之人,如得水之魚,自可左右逢源。
 
萬物恃以生而不辭 

虛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德經淺釋.辨德 三十三章
 
馬炳文師父 註釋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能見他人之肺肝曰智,能察自己之是非曰明。
 
勝人有力 自勝者強 

虛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德經淺釋.聖德 三十二章
 
馬炳文師父 註釋 
 
道常无名 樸雖小 天下不敢臣 
 
真常無名之大道,隨物變化而無不化。如一粒微中子,皆是大道本體精華,天下萬物無有能加以臣服者也。
 
王侯若能守 萬物將自賓 

虛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德經淺釋.偃武 三十一章
 
馬炳文師父 註釋 
  
夫佳兵者 不祥之器 物或惡之 故有道不處 
 
修道之得藥煉己,貴乎順其自然之勢。感應中得到造化,祥和中克己復體。不可存有殺伐強取之念,而如一國之用兵。如有此尚,則是殺非道,為天地人物之所厭惡。
 
君子居則貴左 用兵則貴右 

虛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德經淺釋.儉武 三十章
 
馬炳文師父 註釋 
  
以道佐人主者 不以兵彊天下 其事好還 
 
天有好生之德,天道好還,愛人者人恒愛之。因此人要身心康泰,必須以道為其扶佐。以柔弱安養為德,不可持志暴氣,動怒動武,否則身心有傷矣。
 
師之所處 荊棘生 

虛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德經淺釋.無為 二十九章
 
馬炳文師父 註釋 
  
欲將取天下而為之 吾見其不得已 
 
修道之人,應勘破功名富貴。如想取得天下榮寵,即是有欲神傷,性天起障!已見此人無法善其後矣。
 
天下神器 不可為 為者敗之 

虛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德經淺釋.反樸 二十八章 
 
馬炳文師父 註釋 
 
知其雄 守其雌 為天下奚 常德不離 復歸於嬰兒 
 
堅強曰雄。謙下曰雌。大腹曰奚。不二曰常。性命完整合一,曰嬰兒。
人之修道,要具有堅強出塵之意志,謙下無我之胸懷。然後依法修持,使大道精華,匯歸玄關一竅大腹之中,道氣來居,德相混然不二,則神氣合一,性命交會,聖胎可就,復返厥初矣。
 

虛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德經淺釋.巧用 二十七章
 
馬炳文師父 註釋 
  
善行无徹迹 
 
世間車輛之運行,貴有通徹之迹存焉,如火車之軌道是也。然而大道之運行,迥異乎此。觀乎習習春風,片片白雲,在天地間之運行,可有一定之軌迹形式乎?必曰未有也。而大氣層包裹地球,通乎地球之表裡,其變化浸潤,可有管道乎?必曰未之有也。此大道之善行而無一定之軌迹作為其定限之事證也。
 
至於人之修道,有河車之通者,曰:「吾之氣已到夾脊矣!已到玉枕矣!已通督任二脈矣!已小周天、大周天運轉,而有管道可循矣!」此事固為稀有難得,但仍非大道之運行也。

虛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德經淺釋.重德 二十六章
 
馬炳文師父 註釋 
 
重為輕根 靜為躁君 
 
心無主宰及主宰不夠穩重,則一身之精華無有所歸。即使還虛得藥,亦必散失。靜能治動,氣機流行,河車運轉。然身心不夠安,環境不夠靜,亦不能成其造化。是以君子務本,歸根曰靜。
 
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 

虛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德經淺釋.象元 二十五章
 
馬炳文師父 註釋 
 
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 
 
天地之先,混沌之中,有個無形、無情、無名之物。
 
寂漠 獨立不改 周行不殆 

虛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德經淺釋.苦恩 二十四章
 
馬炳文師父 註釋  
 
喘者不久 跨者不行 
 
氣急曰喘,不按規則秩序前進而求速成者曰跨。此言修道之人,不順天機,不合自然,必然躁進無功。
 
自見不明 

虛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