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馬炳文師父的著作 (14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道德經淺釋.虛無 二十三章
 
馬炳文師父 註釋 
  
希言自然 
 
道法自然,忘言以合大道。修道之人,稍有所悟所證,辯才無止者,則多言數窮,精華外喪,而不合天道無言之自然矣。內心自立城府,念念不息,雖未出之於口,究屬動盪於衷,亦非希言保全性命之道。
 
飄風不終朝 趍雨不終日 

虛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德經淺釋.益謙 二十二章
 
馬炳文師父 註釋 
  
曲則全 
 
「曲能有成,成則形,形則著,著則明,明則動,動則變,變則化,唯天下至誠唯能化」,儒已言之矣。道氣一團,循環天人之間,曲行也,故能成物。丹成九轉,曲運也,故能合道。
 
枉則直 

虛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德經淺釋.虛心 二十一章
 
馬炳文師父 註釋 
  
孔德之容 唯道是從 
 
道人心性空虛,包容一切,包之、通之、涵之、化之,不與物偶,而與道印。順從大道,達到以道為德,無量無邊。
 
道之為物 唯恍唯惚 

虛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德經淺釋.異俗 二十章
 
馬炳文師父 註釋 
  
絕學无憂 
 
修道功夫,謂之絕學。何謂絕學,根絕後天一切形相私欲之習染及虧損,而恢復先天父母未生時之面目也。如能達此境界,道全德備,自然不憂不懼。
 
唯之與阿 相去幾何 美之與惡 相去何若 

虛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德經淺釋.還淳 十九章
 
馬炳文師父 註釋 
  
絕聖棄智 民利百倍 
 
奇技淫巧,不如返本還元,無思無慮。佛曰:「慧能無技倆」是也。能如此,則精氣神三寶無失,而長生有本矣,獲得之利益無算矣。
 
絕仁棄義 民復孝慈 

虛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德經淺釋.俗薄 十八章
 
馬炳文師父 註釋 
 
大道廢 有仁義 
 
大道渾淪,一團太極、無極之象,不可言說。及至劈開混沌,大樸已鑿,便蛻變而有陰陽五行,便見五行之木仁、金義。木主生,金主殺,生殺為用,道入下流,每況愈下了。
 
智慧出 有大偽 

虛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德經淺釋.淳風 十七章
 
馬炳文師父 註釋 
 
太上下知有之 
 
道人位於天地之間,上接天以連虛空,下接地以通大塊。神氣交流,其中有主。入玄達妙,一切變化,知而不著。
 
其次親之譽之 

虛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德經淺釋.歸根 十六章
 
馬炳文師父 註釋 
 
致虛極 守靜篤 
 
虛之極,必須依法入玄。靜之篤,必須二五之精,妙合凝聚,前者係神氣調配之功,後者係抱一守中之訣。前者屬於道之試行,後者屬於德之試立。
 
萬物並作 吾以觀其復 

虛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德經淺釋.顯德 十五章
 
馬炳文師父 註釋 
 
古之善為士者 微妙玄通 深不可識 
 
已往善於修道之士,摒視聽、絕思慮、集合精神魂魄歸於真意之中,使五行合一。抱元守一以入微,隨機忘言以入妙,有無不立以入玄,與天地精神相往來以達大通終通。此皆先天中心印功夫,形識皆忘,淵深而不可測也。
 
夫唯不可識 故強為之容 

虛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德經淺釋.贊玄 十四章
 
馬炳文師父 註釋 
  
視之不聞名曰夷 
 
道無形色,無法看到。
 
聽之不聞名曰希 

虛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德經淺釋.厭恥 十三章
 
馬炳文師父 註釋 
  
寵辱若驚 
 
身之受寵與受辱,寵來則易驕,辱來則易怒,驕怒應事,精神易失,應加戒懼!
 
貴大患若身 

虛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德經淺釋.檢欲 十二章
 
馬炳文師父 註釋 
 
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聾 五味令人口爽 
 
天地父母生我,具有耳目口三寶,此三寶大關,關係吾人一生之幸福,如果方寸有主,則三寶便是道光、道氣輸入之戶口;如果方寸無主,則外界紅黃藍白黑之五色,宮商角徵羽之五音,酸甜苦辣鹹之五味,一一不停在外勾引,使我身內精氣神在不知不覺從耳目口三關向外流失,漸覺目盲、耳聾、口爽,終則精華外散而失去人身矣。故古仙大聲疾呼曰:「耳目口三寶,閉塞莫發通!」可遵也。
 
馳騁田獵 令人心發狂 

虛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德經淺釋.無用 十一章
 
馬炳文師父 註釋 
 
卅幅共一轂 當其无有車之用 
 
古代製造車輪,◎三十支木材輻湊中空之轂,合而成輪。外圓得以運行,中空得以旋轉。外圓之外,中空之內,皆空而無物,故此「法輪」得以常轉。究其所成之車,初本無車,有車之後,車內空虛,故克載物。
 
此喻人雖有五臟六腑,而心要虛空無物,雖有肉體之車可以駕馭,而應忘身無我,使神靈得安主於心,道氣得貫通於身。

虛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德經淺釋.能為 十章
 
馬炳文師父 註釋 
 
載營魄抱一 能无離 
 
修道之士,要五行攢簇,歸於中一。抱一守中不離,以建萬古不壞之法身。蓋五行者,即天地間之金木水火土,亦即人身中之精神魂魄意也。人身為載道之器,精神魂魄意寓於其中。精屬水藏於腎,神屬火藏於心,魄屬木藏於肝,魄屬金藏於肺,意屬土藏於脾。五行周流運作,以維持肉體之生存。此後天肉體中之運化也。欲修先天法身,必須保此後天肉身。如何保之?不以喜怒傷魂,驚怖傷魄,憂鬱傷心,淫逸傷精,散漫傷土是也。至於傷身之酒肉葷腥,五色五味,亦應注意攝取是也。言及精神魂魄意五行之合一,必須求師得訣,明白金木交,水火併,而歸中五之一。一者先天之炁,即太極⊙中之一點是也。五行之中,如果魄能歸元(魄屬金,屬利帶殺,瞋氣內存,較難收拾),則精神魂意自可歸元合一,使五行齊全,以見龍虎之蟠結矣。此處功夫,在乎得一抱一,守中不離。人能使五行歸一,合而成丹,則元氣歸伏,長生之道已得,無生之道在望了。
 
專氣至柔 能嬰兒 

虛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德經淺釋.運夷 九章
 
馬炳文師父 註釋 
  
持而盈之 不若其已 
 
滿必招損,謙則受益,修士修煉,從煉已、築基、得藥、結丹;由人仙歷地仙、水仙、神仙、天仙之位。皆是由末返本,由用歸體之步步必經過程,並非終極。而大道無盡,亦無終極之可言。故每歷一程,皆不可洋洋得意,自足自滿。一有自滿之心,即屬小器小成。在此小器之中,必有意識之邪火,存燃其間。稍一不慎,即有傾覆之危。故有丹成止火之戒,以達無心而證大道之體。
 
揣而挩之 不可長寶 

虛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德經淺釋.易性 八章
 
馬炳文師父 註釋 
  
上善若水 
 
先天河圖載明天一生水。然天一之水,吐自元氣。於五行論之,五行中金木水火土為大道之神用。如何由用歸體,合五歸一,修士不可不知也。夫金也,二金相擊則生火,以火熔之則化為液(水)。夫木也,絞之則生水,鑽之則生火,由此則知金木乃水火之變體;而金木可併入水火之中矣。至於水能發電而生火,海中入夜每見火光發作。由此可知火藏於水而火可併入水中矣。至於土,乃係萬化之祖。元始云:「元始祖土,名為太空」,太空中先有氣而後有水。星雲旋轉,可化恒星,而演一個天地之開闢是也。先仙洞悉造化之源,知水為精,火為神,木為魂,金為魄,土為意,故集合精神魂魄意之五行,以使身內五行合一。再納入太空祖土之中,以入大道之體,而證大道之真。 
 
由於以上所述,可知水為道氣之下一層面,可喻丹材中上善(好)之物。

虛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德經淺釋.韜光 七章
 
馬炳文師父 註釋

天長地久 
 
蒼天包裹大地,億萬年不壞,不言不語,示範後人。
 
天地所以能長久者 以其不自生故能長久 

虛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德經淺釋.成象 六章 
 
馬炳文師父 註釋

谷神不死 是謂玄牝 玄牝門 天地根 
 
谷有二解:一曰安養。二曰虛空。人能把自己的神明安於虛空之中,使它外無塵境之擾,內無情慾之侵,則此神可以不受傷害。玄牝是通乎天地的處所。玄天牝地,天地之間,丹經曰:「乾坤者易之門戶」。其中氣機交流,通於天者,源源不絕;通於地者,施化萬有。人身小天地中,以此為造化之根,氣機行乎其間,生生不息。握此氣機,安養吾神,則吾神之火受氣機之水的和合,神氣交融,水火結而成珠,自然可以長生久視。
 
綿綿若存 用之不勤 

虛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德經淺釋.虛用 五章
 
馬炳文師父 註釋 
 
天地不仁 以萬物為芻狗 聖人不仁 以百姓為芻狗 
 
大道分運道力大能於天地,使天地化生萬物,生生不息。在至清之天與至寧之地來講,皆是無心之施,亦是無心之化。如此大仁大恩,不自居功,而視所生之萬物,如同草木豬狗,也絲毫無向所生者之萬物有所索報。明道得道的聖人,以道為身,法天則地,教化眾生,使百姓互愛互敬,安和樂利,晉而精神昇華,與道合真。如此仁德,也是不自居功,毫無索報,如同天地之視萬物一般。 
 
大道生氣,普運普化,一氣呵成而成天地萬物,則一氣流行與天地萬物之間者,無所不過,無所不化,無所不存,無所不神。一如大海之水,可通過海中山礁,也可通過魚龍內外。山礁魚龍隨取隨洩,流通分潤,無有阻礙。周流不怠,一體圓成。故曰:「民吾同胞,物吾與焉」,又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虛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德經淺釋.無源 四章
 
馬炳文師父 註釋
 
道沖而用之 又不盈 
 
先天大道,本體本來圓成。至虛沖和,內含五行神用。以五行之生剋運作,演開天闢地、開物成務之循環造化。聖人則之,運精、神、魂、魄、意,內五行之神用,分而治事,合而修身。治事五行不亂,事事有條;修身五行鑽簇,五氣朝元。古仙云:「五行全處龍虎蟠」,又曰:「五行全處了生死」,又曰:「精神魂魄意,鑽簇歸神位,定裡見天心,便與神明會。」。由此可知體中有用,用中有體,體本虛寂,其用不窮。不盈者不窮也。捨則失之,修則得之。
 
淵兮似萬物之宗 

虛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